寂寞和壓力,易得乳癌;恐懼和焦慮,易死
實驗證明,寂寞和壓力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。
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,出生後就與團體隔離的老鼠,乳癌罹患率是團體生活老鼠的三倍。寂寞的老鼠體內長出的腫瘤,也更為致命。
這又一次證明了寂寞確實有害人體健康,它對於身體的危害,和吸煙差不多,甚至更嚴重,這裡面也包括會縮短壽命。
另外,研究顯示,壓力會活化人體內的致癌基因,生活在恐懼以及焦慮中的老鼠,癌症死亡率更高。孤立的老鼠體內壓力賀爾蒙指數也比較高,而乳房組織中有壓力賀爾蒙的受體,研究人員據此判定,壓力賀爾蒙和乳房腫瘤的形成,有直接關係。
從一本書”癌症不是病談起”
最近,看了一本書,叫做「癌症不是病」,這本書是國外的醫師寫的,顛覆了許多原來一般人的觀念,而且這些觀念是老早醫學界就已經知道的事實,可是卻沒有人願意告訴我們…
癌症不是真正的疾病來源,因為每個成年人,每天都會有300億個細胞死亡,而其中有1%到10%,是癌細胞。
greencommu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90%的病自己會好
作者:【岡本裕】日本腦外科醫生
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膽固醇過高、肥胖、痛風、便秘、胃潰瘍、頭痛、腰痛、過敏、失眠、自律神經失調……這些占門診百分之九十的病,實際上不必吃藥就會好,你能想像嗎?
岡本裕是日本腦外科醫生,同時專長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與研究。
他最出名的就是「盡可能不開藥」,但他治療與給過建議的慢性病及癌症病患,復發率卻很低,這是怎麼辦到的?本書在日本九個月就暢銷三十萬冊,是作者岡本裕醫師二十多年診療觀察的經驗結晶。
他指出:當個「聰明」患者,比當個醫生眼中的「好」患者,你得到痊癒的機率更高。
關於看病吃藥,他指出:
◎ 「好患者」就是會定期回診的病人,
因為會替醫院帶來穩定收入。
◎ 不是不吃藥,而是吃藥要有期限?
如果一直吃不好,就要檢討原因。
◎ 血壓高未必需要吃藥,
壓力大、作息亂才是腦溢血主因。
◎ 血糖標準降低,
於是糖尿病患者暴增幾百萬人,但並非都需要吃藥。
◎ 膽固醇愈低愈好?
其實膽固醇在220~280mg/dl的人,最長壽。
◎ 新陳代謝症候群,根本不必看醫生。
◎ 連醫生都未必知道,
腸子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。
◎ 制酸劑並不能治療胃潰瘍,原因何在?
◎ 常吃頭痛藥會刺激交感神經,
可能引發其他疾病。
◎ 腰痛別穿緊身搭,更別馬上貼酸痛貼布。
◎ 過敏、濕疹,不用擦藥膏,多攝取發酵食品就可以治好。
◎ 抗憂鬱! 藥物,可能讓人更不開朗。
◎ 晚餐不要太晚吃,就能改善失眠。
岡本醫生提出幾點養生的好習慣。
他說,想要不生病,最好能:
◎ 別讓養生成為壓力,再養生的食物,吃起來好吃才是最基本的。
◎ 量量體重,就能看出營養是否失衡。
◎ 坐姿不前傾,就能改善很多疼痛症狀。
◎ 按摩手指,就能維持自律神經的平衡。
◎ 按摩小腿部,可以改善全身血液迴圈。
◎ 不可以用病患的身分去看病,而要以顧客或朋友的對等身分。
◎ 聰明病患會設法讓醫生講出 「因為你是私下問,我才會老實說」的醫療建議。
greencommu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